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员先锋 > 正文

用心触摸 用爱守护——记优秀辅导员王相如

作者:发布时间:2015/04/10 16:05:39点击量:

 王相如,女,196410生,中共党员。19873—20038月,在湖北省通用技术工作学校专任教师。20039月,担任武汉轻工大学专职辅导员。现为副处级辅导员。

曾获2012年度湖北省“两访两创”先进个人、2008年度湖北省教育厅表彰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2003-2014武汉轻工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2次、2003- 2014武汉轻工大学优秀辅导员7次、2004-2005年度武汉轻工大学先进女职工、2006年度武汉轻工大学评估先进个人。

2003年8月,作为一所省属中专任教16年的高级讲师,在面临与高校合并重组时,她毅然选择了当名传播信仰之道的辅导员,整天与学生交织在一起,苦乐共享,相偎成长。她就是武汉轻工大学辅导员王相如。她从专任教师到辅导员的转身花了不到几分钟,却是她后职业生涯的慎重定位。因为她爱学生,爱能近距离触摸生命并与之相拥的辅导员职业,这一干就是12个年头。12年来,王相如亲历了2002级、2003级、2004级、2006级、2010级1216位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成人,12年的努力与付出,12年爱的沉淀,王相如终于又迎来了桃李芬芳。

勇担责任,为学生成长导航

“尊敬的王老师:您好!您现在应该很忙吧?我知道每到学期期末也就到了您更加为我们学生操心的时候了,我们虽然不能亲身体会到您工作的辛苦,但是四年中能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您对我们倾注的关心与爱,包括关心我们同学中的每一个人,不厚此薄彼,您是我整个求学生涯中所遇到的最好最负责任的老师…”这是曾经就读中共中央党校的硕士研究生刘同学长达五页信纸的一封信的开头一段。“如果不是王老师,我真不敢想四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现就读华南理工大学的艾同学如是说。“王老师,让我们叫您声妈妈吧”,毕业离校时,一群学生拥着王相如轻轻地说。类似的片断在王相如的生活中,在学生家长的电话中,在武汉轻工大学师生的交流中经常呈现,王相如只是笑而不语。

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王相如将全部的爱倾注在他所带的每一位学生身上,是作为辅导员的职业操守与高度责任心使然。王相如说:“每一个学生对我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天(特别是中国的家庭),我没有理由不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因为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王相如心里,“学生事无小事”,哪里有学生,哪里就能看到她。学生社团活动,她参加;学生党课、生涯规划课她主讲;学生聚餐,她主厨;学生食堂,她常去;学生宿舍,她有工作室。而学生有困难,她总能及时相助,少则百元,多则上千元;学生病了,她主动送去水果,严重点,半夜去医院预垫费用通宵陪护那不是新鲜事。所以,谁没有上课,谁没有回寝室睡觉,谁思想上有波动,谁家里有变故,她总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并及时疏导。近20本厚厚的工作笔记及数万字的聊天记录、 各类学生成长档案与个案,见证着王相如12年的苦辣酸甜。上述写信的刘同学就是众多入学后因网络游戏掉入人生低谷,因引导及时成功走上正轨成为国家栋梁的学生之一。而艾同学则属于贫困学生的代表,中学时父亲因病去逝,母亲带着他和姐姐租住在只能搁下一张床的出租屋靠打临工养家,他高中开始就长住在学校,大学四年每次回去只是探望下母亲就返校。在王相如的引导与帮助下,艾同学靠自己的双手挣到了学费和生活费,顺利完成了学业,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并成功考取华南理工大学土建学院研究生。王相如总能利用所有社会资源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引导贫困同学自强自立,重朔自信,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改变自己的命运。王相如说:当你为一个同学提供保障的时候,感染与带动的可能是一个群体的幸福与安全感,因为这就是辅导员为该类学生打开的一扇窗。

王相如就是用她的微笑、宽容、博爱与高度的责任意识打开了一颗又一颗封闭与防范、自卑与无助的心灵,在微笑中从容面对和化解了学生在成长中的矛盾与偏差,她在宽容与爱创造的空间里,让学生找到了尊严和体谅,留下了自惭和反省的余地,从而唤醒他们知耻而后勇的向善心。最终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守护好每一个家庭的天”的职业理想。

不辱使命,为学生思想引路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是一粒种子”,这是所有经王相如培养发展的党员最熟悉的一句话。王相如有很强的引领意识和阵地意识,她认为,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还应当是一位思想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如何将大学本科生党员发展、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使之成为发挥思想引领的主阵地?这是王相如在工作中经常思考,在实践中努力尝试、反复研究论证的。

2006年9月,面对又一拔新生,王相如开始尝试创新学生党员发展管理的“1+n+n”模式实践,即以学生年级为总体,以学生专业为单位,分别建立党小组(低年级)或党支部(高年级),将同一年级各专业学生人数化整为零归属于不同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个体,赋予个体学习成长不同阶段相应的岗位内容及职责,对个体进行动态管理,实现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培养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总体融合,为提高学生党员质量,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可操作的实践模式。努力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推优有标准,体系有监督。真正实现了以学生党建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和锻炼、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对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健康成长创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通过这一平台,她所带2006级8个班238人于毕业时成熟发展党员54人,占毕业生人数的22.69%,全部毕业学生均获毕业证、学位证,有47人考入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日本东北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名校攻读硕士,升学率20%,191人签约到中建、中铁、海航等企业,就业签约率达100%,得到了社会认可。所带2010级12个班375人,已毕业四年制297人,均获两证,一次性考研就业率97.6%,位居全校第一,累计成熟发展党员104人,占总人数的27.73%。连续两届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普遍得到用人单位及硕士生导师好评。改变了部分大企业和重点高校对二本学生的偏见。

2012年8月,她负责的2010级学生党支部全体学生党员深入仙桃5个乡镇15个基层党组织调查研究,他们从村党支部入手,重点调查村党支部组织设置、班子建制、组织制度、经费场所等现状,以及村党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等内容。通过耳闻目睹,学生党员们深切感受到党支部作用发挥不同导致的地域经济、精神面貌的迥然差异。以此引导学生党员关注国情、民情,激发学生坚定信仰,超越自我,服务社会。

2014年,王相如负责的《大学本科学生党员发展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获批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实践岗探索与实践》获批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2015—2016年重点立项课题。

立足岗位,且行且学且创新

12年来,王相如在学生管理中不断学习,踏实践行,努力创新。

2003年她刚接手02级学生时,一同接手00级、01级留级生6人。各年级中途掉队学生时有发生。她深入寝室调研,发现了问题的规律性:掉队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同一寝室或者班级。她以创新学生班团干部选任模式为切入点,开始研究“群体效应”在班团建设中的影响。这种从民主选举寝室长入手,将寝室长作为班团主要干部选拔必要条件的学生班团干部选任模式,克服了传统模式中部分寝室高度集中,而部分寝室班团干部空缺的弊端,其重点是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明确的岗位职责、高度的道德责任意识并遍布所有寝室的学生干部队伍,形成学生中的优势群体,在学生管理中因势利导优势群体效应,促使优势群体的积极影响在学生寝室、班级蔓延,从而不断醇化学风、班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践证明这种创新是行之有效的。几年来,她所带年级校级“先进班集体”创优率在90%以上。其成功经验曾在我校班主任和辅导员研讨会上交流,并在全校公开推广。

“考场内无人监考,没有摄像头监视,学生考试秩序井然。”这是楚天都市报2006年1月6日的新闻报道,并同时引来了湖北电视台、《武汉晚报》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曾一度在学校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谈及无人监考班级的创建,王相如感慨万分:这种团队建设的方式,只是希望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更能学到做人的道理。

成才先成人,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质,学生在王相如设置的情景中经受了考验。学生工作处相关负责人曾说,“诚信考场”设置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诚信”这两个字的含义。好的考风促进了良好学风形成,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土木学子不断前行。

通过不断总结和反复实践,王相如在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新生入学适应性引导、贫困生帮扶、心理危机干预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及学生党员发展与管理等领域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土建学院学生发展的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同事的支持、学生的爱戴。

有人说:“教书有三种境界:为生存而教,为责任而教,为快乐而教。” 王相如认为每一个职业都会有此三种境界,她说:12年的辅导员工作,12年的风雨兼程,她已爱上了这一充满活力又具挑战的职业,她享受这种能触摸生命的每一瞬间。

Copyright @ 2014,All Rights Reserved.中共武汉轻工大学委员会主办  武汉轻工大学版权所有